导语:在绿色能源转型的背景下,氢能作为清洁燃料备受关注。
2025年5月,南极熊伙子,西班牙技术中心Aimen成功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用于储存液氢的低温储罐,这一成果隶属于欧盟资助项目——OVERLEAF,此项目的目标是提升航空领域液氢燃料存储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。
OVERLEAF:多方协作推动氢能航空应用
OVERLEAF由多个欧洲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,目标是开发一种安全、轻量化且可回收的液氢储罐,以适应航空工业的需求。合作伙伴包括航空结构工程公司Aciturri、法国研究公司Canoe、意大利Icons公司、特种材料制造商Arkema、塑料研究机构Aimplas、罗马尼亚ICSI低温实验室,以及代尔夫特理工大学、挪威科技大学和赫罗纳大学等知名高校。
各机构分工明确:代尔夫特负责泄漏检测与传感器设计,赫罗纳承担机械测试,Aciturri主导储罐结构设计,ICSI进行流体动力学模拟(CFD),而Arkema则专注于绝缘材料的研发与制造。
创新技术打造环保储罐
液氢储罐直径1.5m,可在零下250℃的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。储罐内部采用热塑性材料制成,外部包裹碳纤维增强塑料(CFRP)外壳。整个储罐由Aimen利用机器人增材制造系统耗时100小时完成,所用材料为生物基复合材料,含有天然纤维,具备良好的可回收性。这种新型材料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减轻重量,还符合航空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。
专家观点:氢能与航空结合仍具挑战
Aimen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研发小组负责人Pablo Romero表示:“这项技术解决方案将标志着可持续航空零部件制造的革新。我们调动了在机器人技术、增材制造和工艺设计方面的全部专业知识,来应对这项高度技术性的挑战。”
研究员Xabier Pérez也指出:“该项目展示了技术如何在脱碳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,并强调Aimen将在氢能系统的优化中持续贡献力量。”
安全与公众接受度仍是难题
尽管氢能被视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方向,但历史上多起事故,如1937年的兴登堡空难和近期泰坦号潜水器爆炸事件,让公众对其安全性心存疑虑。尤其是在高压或极低温条件下使用的氢能设备,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。此外,乌克兰曾将氢动力汽车改装为武器平台,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氢能的“口碑”。
从技术角度看,目前金属DED(定向能量沉积)压力容器市场发展迅速,这类产品测试便捷、性能可靠,但成本较高。相比之下,聚合物基储罐虽然成本较低、可回收性强,但在强度和安全标准方面仍有待验证。
南极熊点评
随着全球对碳中和目标的推进,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逐步进入交通、工业等多个领域。OVERLEAF项目的进展表明,3D打印与复合材料技术正在为氢能航空提供新的解决方案。然而,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氢能飞机,还需克服材料性能、安全监管、公众认知等多重挑战。未来几年,这类创新是否能转化为实际应用,仍有待观察。
来源:南极熊
Copyright © 2014-2024 武汉灵猴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RRZCMS 备案号:鄂ICP备14009219号-4